一位將真善美長留人間的詩人、翻譯家。
一位提倡編輯學者化的出版家。
一位儒雅謙和、正直善良的君子。
12月16日,著名詩人、翻譯家、出版家、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在京逝世,享年94歲。消息傳來,眾多文學界、出版界人士紛紛遙望屠岸遠去的三個背影,追思屠岸的詩文、事業(yè)與人品。
屠岸資料圖片
“詩是我的宗教”
“我沒有加入任何宗教,但詩是我的宗教”。屠岸晚年如是說。他寫詩、譯詩,終生與詩相伴。他著有《萱蔭閣詩抄》《屠岸十四行詩》《啞歌人的自白》等,譯著有《濟慈詩選》等。1950年,他翻譯的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》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。
正在武漢出差的首都師范大學教授、詩歌評論家吳思敬得知消息后,連夜與屠岸家屬電話聯(lián)系,心情沉痛。“我最后一次見到屠岸先生是6月14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坤國際詩歌節(jié)上,那次他和老詩人鄭敏都獲了獎。”吳思敬說,屠岸終生寫作,德高望重,可謂詩壇“世紀之樹”。“他的詩歌創(chuàng)作是融入了生命體驗的。詩歌作為精神支撐,伴他走過了一生中最艱難的年代。1945年上海實行‘燈火管制’時,他和表兄在黑暗中一起背詩,度過漫漫長夜。在五七干校時,他和妻子背誦濟慈的《夜鶯頌》《秋頌》,驅(qū)散心中陰影。”
吳思敬帶研究生對屠岸進行訪問時,屠岸曾說:“如果說我的詩有一種基本主題,就是真愛。我愛母親、愛親友、愛同胞、愛祖國、愛人類、愛真理。”
“編輯也要學者化”
屠岸的另一個身份是編輯家。從1973年起直到1987年離休,屠岸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,并曾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。
三聯(lián)書店前總編輯、曾在人文社供職的李昕是屠岸的老部下,他將屠岸與另外幾位老編輯,稱為自己走上編輯道路的“啟蒙開悟之師”。“屠岸對我們講,編輯也要學者化。他強調(diào),如果編輯只做一個‘二傳手’,把作者的稿子直接送到排版廠,那么出版社就該關門大吉了。”屠岸自己也是這么做的:他曾發(fā)現(xiàn)郭沫若譯作中的誤譯,去信商榷、當面質(zhì)疑。“他還說,編輯既要自信,又要不自信。要自信是為了積極地和作者商榷,幫助作者改稿;不要自信是為了避免自以為是。”李昕說,這些觀點,幾十年來他一直牢牢謹記。
人文社青年文學編輯室主任付如初也談到了屠岸對年輕編輯的影響。“人文社有屠岸,有牛漢,有一大批在文壇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翻譯家,是我最開始進出版社的榮譽感所在。記得劉玉山社長在任上去世,全社同仁都沉浸在無盡的哀傷和沮喪之中,屠岸先生的挽聯(lián)‘大義凜然一身膽,鞠躬盡瘁兩本書’,仿佛忽然給了大家無盡的力量和希望。從那時起,我開始深刻體會一個出版社,真正的歷史和傳統(tǒng)是什么。他們的閱歷、經(jīng)驗是我們的根。”
謙謙君子
“儒雅謙和,正直善良,淡泊名利,執(zhí)著奉獻,這種君子品格是我們在當今喧囂浮躁的商品社會中特別值得珍視的。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,李昕如此看待屠岸先生對時代的啟迪。去年,李昕曾發(fā)表長文,標題即為《君子屠岸》。
李昕回憶說,當年評職稱時,作為總編輯的屠岸放棄參評,說這樣便于對群眾做思想工作。他一直住在50年前單位分配的破舊樓房,曾戲作《斗室銘》:“隸篆依次立,水墨籠三墻。……可以閱莎士,聽肖邦。”
屠岸耄耋之年出版了口述史《生正逢時》。付如初說:“書名或許代表了他的人生態(tài)度。誰都知道,他們那一代人,國家命運多舛,個人跌宕起伏。然而,他把一生的磨難痛苦化成精神財富,晚年發(fā)出‘生正逢時’的感嘆。”
“以‘生正逢時’為題,屠岸借這四個字構建了他自己,也是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。詩人的這種氣度與風骨,不是對后來者的最珍貴的啟示嗎?”吳思敬說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(zhuǎn)載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brbynj.cn/showinfo-33-168354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侯君